思辯設計-有兩個選項時,要找第三個。

Cho Chih-Yuan
3 min readDec 11, 2018

--

前二天,從不用數字的研究這本書裡看到正反合這個理論。

簡單說是得到一個訊息之後,要去找另一個反面的訊息,並再從中尋找超越正反的觀點。不是折衷,而是超越。

當下覺得和自己前一篇文章所寫的論述很像,發現二個觀點之後,要再去尋找另一個觀點。

但是「正反合」這個說法更直接,而且有步驟,要人聽到一個說法的時候,不是單純的相信,而是去尋找另一個觀點的證據,接著產生自己的論點。我覺得這是最簡單的的創作觀點的方式了,於是我試著找幾個簡單的例子,讓我在教的自學高中生們可以練習,於是我找了「普悠瑪事故15歲以下旅平險不賠」的例子給同學。

先是找了中天的新聞

同學看完一臉疑惑,為什麼不賠? 我又接著放了華視同一則新聞的報導

尋找第二個論點不是為了反駁,而是用來思考能不能從中發現第三個觀點

這則新聞有說明,不賠是因防止父母為了理賠金而謀殺小孩,有了二方的論點,班上的討論就開始了,而同學自己的觀點也從中產生:「雖然未滿十五歲不能賺錢,但是未來可以呀,應該要賠的呀,因為已經投資很多心力在這個人身上了。」、「這些家屬要的應該不只是錢吧,人都走了,要錢能幹嘛呢,除了錢之外還需要其他的吧。」、「 如果証明不是家長謀殺的,應該也是可以賠的吧?畢竟這麼大的災害不可能是人為的。」(我和他們說其實有可能,之前有南迴搞軌案,不過他們沒聽過這案子。)

後來還有一個同學說:「新聞應該要像這樣報原因的啊,報小朋友長的很漂亮、英文很好幹嘛?」,我接著和他們說,因為有情緒的新聞受歡迎呀,大部分的人看新聞不是為了要思考怎麼去解決的,而是尋找認同的。我開了第一則新聞下面的留言,果然有人在指責政府爛死了、韓導快來救、快逃啊台灣已經沒有好留戀的了。

但也不能說這是假新聞,鏡頭裡每一句話都是真實的,但整個新聞鏡頭的佈局,只帶著你去看家屬的悲傷,引起你的憤怒,沒有要你去思考原因,也不用去思考可能的方法來解決,讓大家因為情緒而討論、轉發,這樣的新聞的曝光率點閱率才高,才會有廣告,才賺錢。

同學最後沒有找到一個「合」的結論,不過這樣的題目也不是一群高中生討論就有可以解決。不過,至少開始尋找另一面的觀點,並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從中找出自己的觀點。

後記

下課後,同學和我說他做了一個實驗,他打了二場LOL,一場從頭客氣到尾,另一場從頭嘴炮罵人到尾。然後他說,二場的一開始都是順風(贏面較大),但後來嘴炮人的那場,隊友就開始搶自己的藍和紅(應該是據點吧),甚至,後來這個隊友就中離不玩了,所以他們輸了這場比賽。

會不會,其實我們沒發現,我們在網上的挑釁,只是在讓自己的隊友更想放棄戰場,而這樣整場戰役根本也不會贏?

或是,這一切不過是另一個豬隊友的實驗,引導你的情緒,目的只是要讓你被煩到受不了而放棄,於是這樣對方比較容易贏?

--

--